欧神诺在线

我一生中值得骄傲的20年

发布时间:2018-10-15

点击数:6156

分享到:

19982月,我从佛陶集团赛纳陶瓷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的岗位离职,加入了科达陶机(上市公司科达洁能前身),成为科达陶机10个创业股东之一。

当时,我们一帮30多岁的年轻人,没有任何背景后台、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,只凭一腔热情,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之下,在卢勤、鲍杰军两位先生的带领下,坚持不懈,奋力拼搏,从科达陶机发展和裂变出科达洁能、欧神诺、奔朗、特地、简一、赛因迪、迈瑞斯等企业。

直到今天,这些科达系的企业市值过百亿,营业收入过百亿,税收贡献过十亿,员工过万人,在中国陶瓷产业发展历史上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


20年前的年轻人


20年后再聚首

欧神诺创立篇

20年前,科达陶机的主营产品是磨边机和抛光机,正在研发压砖机,缺少一个研发基地。寻找一家陶瓷厂作为新研发基地的任务,卢勤先生交给了我。

于是,南海市的南庄镇,三水市的芦苞镇、乐平镇等地成为我的目标片区(当时佛山市下属4个县级市,包括顺德市、南海市、三水市、高明市),看了不下10个陶瓷厂,我自己都感觉不满意。

有一次,碰巧跟还在佛陶集团塞纳陶瓷的同事聊天,谈到乐平镇北面的范湖镇有2家陶瓷厂,一家叫“华丽厂”,一家叫“富丽厂”,都是乡镇企业,经营都很困难,范湖镇有意向出售。于是,我跟这位老同事跑到范湖镇考察,“富丽厂”已经有人在承包经营,而“华丽厂”处于停产状态,占地大约70多亩,厂房、员工宿舍、办公楼都比较完整,窑炉、压机、釉线、球磨机等也齐备,比我之前考察过的工厂都要好。

我不是技术出身,对设备也不懂,看了这个“华丽厂”,觉得好,但没有把握,于是,我想到了黄建起和吴桂周,他们俩一个是设备专家,一个是技术专家,找他们准没错。

于是,我把他们俩找来,3人再次到“华丽厂”考察。经过仔细的分析,我们三人一致认为这个厂可以运作起来。于是,我向卢勤和鲍杰军这2位领路人报告了情况,通过他们的再次考察,最终决定购买“华丽厂”,作为科达陶机的实验工厂。

领导做了决定之后,具体由我来操作。当时与范湖镇政府的萧焕其先生对接,科达陶机购买“华丽厂”的全部有形资产和土地使用权,原有“华丽厂”的债务由原“华丽厂”和镇发展公司负责,条件双方认可了,但意外也出现了,就是合同拖了快一个月都签不下来。我跟萧焕其先生交涉多次都没有结果,范湖镇政府既不拒绝也没有进一步的动作,我当时也是无计可施。

刚好在这个时候,科达陶机的另一位创始股东边程先生出现了,通过他的努力,把这个最关键的难题给解决了。19988月,所有的法律手续全部完成,818日,科达陶瓷厂正式成立。

2000年,卢勤和鲍杰军2位领路人决定将陶机业务和陶瓷业务分拆,陶瓷业务的品牌改名为“欧神诺”,在意大利完成了商标注册。

2001年下半年,鲍杰军先生正式脱离科达陶机的管理岗位,全职到欧神诺,同行的还有我和丁同文。当时,我先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进修,2002年正式入职欧神诺,就这样,开始了我在欧神诺的职业生涯。

难以忘记的松岗分厂

从欧神诺诞生起,就一直以抛光砖引领行业,这是我们的优势项目,但从营销和企业竞争力来看,产品过于单一。

2002年,时任欧神诺副总经理的都大元先生提出,租赁南海市松岗镇的一家瓷片厂,开发欧神诺的瓷片产品,丰富欧神诺的产品线,提升市场竞争力。

这家瓷片厂,原来产权属于“广州东建集团”,当时被一家叫“奥斯凯”的企业承包经营,也就是后来的“南海欧瑞特陶瓷有限公司”(又称欧神诺松岗分厂),原计划由冯红健先生担任法定代表人,为公司的总负责人,并邀约行业著名专家陈东源先生负责生产管理工作。结果,阴差阳错,陈先生由于与原公司合约的原因无法到任,冯红健先生又必须回到科达机电处理关键业务。就在这种情况下,由我这个管财务的外行,全面负责松岗分厂的管理。

上任第一个月,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,副总经理刘群海先生辞职,意味着松岗分厂的班子需彻底重建。

在这种困难的局面下,鲍杰军董事长和都大元先生竭尽全力,在全公司内调动力量,很快,松岗分厂新的团队建立起来了:总经理庞少机,常务副总王勇,生产副总伍宇新。三水生产系统派出技术骨干10人,原瓷片厂的员工全部留任。在启动大会那天,我隆重宣布,留任岗位待遇只增不减!期望大家融入欧神诺公司,我们组建成新的大家庭。

当时,松岗分厂占地30多亩,只有2100多米的窑炉、1500吨的西提压机、老式的立式干燥器、瓶装天然气燃料系统,一群新人,就这样上马了。

 


我和都大元先生在松岗分厂的合照


南海欧瑞特改造后投产时的合照

松岗分厂虽然经历了很多困难,每年只有几千万的产值,由于租赁经营的关系,仅仅存活了几年,但结果却是非常美好的:

我们生产出的第一批瓷片,是欧神诺历史上第一批瓷片,还是首次尝试一次烧的新工艺,但质量可以媲美诺贝尔的一次烧产品;

100多米的窑炉上,日产量达到2000多平方米,超越当时佛陶集团同类设备的生产水平;

只有简陋的设备和厂房,又是租赁经营,在成本较高的情况下,每年盈利400万元左右,与后期大塘分厂的巨额亏损形成鲜明的对比;

培养出一大批管理骨干,为后来大塘分厂的建立、景德镇基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。

 


2007年,松岗分厂彻底结束,它在欧神诺20年的发展历程上只能算是小插曲,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不多。但我作为过来人,不想忘记,尤其是在松岗分厂工作过的人,现在很多已经成为欧神诺的中坚力量。

我不会忘记伍宇新,当年的三水二车间副主任,我跟他谈话才10分钟,二话不说就回宿舍拿行李到松岗上任,后来又参与筹建大塘分厂和景德镇基地,并成为景德镇基地的第一任总经理;

我不会忘记卢彰秩、黄天元、方九英、刘朝华、李远金、潘启成、罗吉银等,他们从“奥斯凯”留下来,毅然加入到欧神诺这个大家庭,现在仍然坚守并活跃在管理一线;

我不会忘记李新文、赵毅坚、莫世刚等,他们由三水总部派驻到松岗分厂,不计较待遇和地位,目前已经成为欧神诺各个重要岗位的领军人物;

我不会忘记荣亮、朱静等刚毕业第一份工作就进入松岗分厂,在松岗分厂他们得到了锻炼和成长;

即使那些已经离开欧神诺,曾经在松岗分厂工作过的人,我依然想念他们!

尤其要提到的是:张凡平,当年松岗分厂的财务部经理,现任上高卫浴的财务总监,离开欧神诺后,我们仍保持纯洁的友谊,偶尔问候一下,见面只是喝茶聊天,从不吃饭喝酒;

还有唐奇,当年松岗分厂第一个硕士研究生,现在的华南理工博士、知名仿古瓷器制作人,我的书房还摆着他的作品。

我想,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,跟他们曾经一起共事,是我这辈子的福气!

筑梦腾飞的景德镇基地

为彻底扩张瓷片产能,2007916日,欧神诺成立景德镇生产基地,20085月,随着第一条窑的成功点火,基地正式投产。


景德镇基地奠基仪式隆重举行

任何一件新生事物的出现,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。景德镇基地的诞生,刚好碰上08年金融危机,加上跟公司的营销结构衔接出现了问题,生产线按照年产量900多万平方米来生产,产能上去了,市场销售却一时跟不上,产销矛盾很大,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。

在这种情况下,景德镇基地的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积极面对迎难而上,积极通过新产品研发、多渠道销售等方式,克服了困难,慢慢站稳了脚跟。

2012年中,时任欧神诺总裁黄建起先生动员我到景德镇工作,他对我说:“只需要你到景德镇工作2年,把基地整顿一下,你就回来。”就这样,我就被动的走上了景德镇基地的管理岗位。

不光是我,比我早1年到景德镇基地工作的副总经理吴超先生,当时他的直接领导、时任欧神诺技术副总郑树龙先生也是这样对他说,“只需要你到景德镇工作2年,把基地技术研发建立起来,你就回来。”

还有副总经理徐天放先生,虽然他在景德镇出生长大,但已准备在佛山扎根,连买房子的订金都交了,由于黄建起先生的一句话,“派你去景德镇基地工作2-3年,锻炼一下”,就把订金退了,跑回景德镇来,佛山的房价从5千多涨到现在的15千多,却跟我们的徐总没有关系了。

就这样子,我们很多人都是被领导“连蒙带骗”的放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,不知不觉,我到景德镇基地都有6个年头了。201210月份,我就任的时候提出了2个长远的目标:“景德镇基地要成为我们公司重要的经营主体”、“建立可供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”。

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2013年开始,基地进行了重塑管理体系等一系列活动,内部管理上,车间、班组开展基础培训和管理体系活动,提升了产品质量。在外部,调整营销方向,把原来作为补充角色的瓷片,转向工程市场,拓展了瓷片的销量;生产基地也不断提升与工程市场的配合度,主动贴近市场,成立工程服务小组,及时解决工地施工问题,降低了产品的投诉。

自此,销售的瓶颈打开了,市场的信心也建立了起来,基地走向了良性循环的发展阶段。

2014年,随着3号窑的投产,基地从单一的瓷片向抛釉砖、仿古砖等多品种转变,随着规模的壮大,规模效应也在显现,生产成本逐年下降、盈利不断增加、全体人员的信心也在增强。


公司仿古生产线1#窑顺利点火

经过几年的努力,我自认为2个目标基本实现,在规模上,景德镇基地的产量、产值、销售规模,总体跟三水基地不相上下,管理团队和水平整体也是各有特点。

2017年,是景德镇基地成立十周年的节点,也是我们整个欧神诺的历史性转折点。帝王跟欧神诺并购实现强强联合,欧神诺插上了资本的翅膀,由原来常规道路的发展切入了快车道,景德镇基地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会。

对于景德镇基地未来的产能,我们希望比现在翻一番,达到10个亿左右,并在盈利贡献上与三水基地并驾齐驱。在管理和人才建设方面,我们从净输入,到现在开始输出,我相信,未来景德镇基地一定会在新的公司管理模式下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
20年,7300天,有创业的艰辛,有经营的不易,更多的是收获的快乐。回首这一切,特别感谢卢勤先生和鲍杰军先生这两位引路人,这20年,可以毫不犹豫的说,是我一生中值得骄傲的20年!